时间:10-18 作者: 浏览量:77091
留基波和德謨克里特兩人的共同哲學的基本觀念是出于留基波的,但是就理論的形成而言,就不大可能把他們兩個人分開了;而且對我們來說,也無需這樣做。留基波——如果不是德謨克里特的話——試圖調和以巴門尼德與恩培多克勒分別為其代表的一元論與多元論而走到了原子論。他們的觀點極其有似于近代科學的觀點,并且避免了大部分希臘的暝想所常犯的錯誤。他們相信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在物理上——而不是在幾何上——是不可分的;原子之間存在著虛空;原子是不可毀滅的;原子曾經永遠是,而且將繼續永遠是,在運動著的。原子的數目是無限的,甚至于原子的種類也是無限的,不同只在于形狀和大小。亞里士多德①說過,按照原子論者的說法,原子在熱度方面也是不同的,構成了火的球狀原子是最熱的;至于在重量方面,他引過德謨克里特的話:"任何不可分割的越占優勢,則重量越大"。然而原子究竟有沒有重量這個問題,在原子論派的理論里一直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
任何事物,自一開始出現就是一個存在物,萬有便是由此而來。萬有意味著首先必須有存在。這里所用的“首先”,并不是指時間中的某一點,而是指邏輯上的先后。舉例來說,我們說,世上必須首先有某種動物,然后才有人。這句話里的“首先有某種動物”,是指時間上的先后。但是如果我們說,有人類之前,先要有動物,這里的“先”,是指邏輯的先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是對歷史事實作了多年觀察之后作出的論斷。但是,上述“有人類之前,先要有動物”這句話并沒有對事實作出任何論斷。它只是在邏輯上指出,有人類之前,必先有動物。依同樣的道理,萬有必須首先有“有”,這就是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章所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含義。
292中國哲學名著選讀
人生如夢類:以著名的莊周夢蝶故事為代表。夢很簡單,莊周夢見自己是一只蝴蝶。他醒來后,提出一個很難解的哲學問題:"是莊周夢見自己變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了莊周?"從現象學角度,我們實在并沒有辦法分辨這二種假設孰真孰偽。
按幾何比率的增加
這里牽涉到知覺是否為知識的來源,如果是,又到什么程度的問題。我們可以想起柏拉圖在他的《·泰·阿·泰·德·篇》中曾反對把知覺作為知識的這種定義。奧卡姆肯定是不知道《·泰·阿·泰·德·片》的,但若他知道的話,他就不會同意這本書。
年輕人堅持說:“你看起來并不太好。你氣色不對。你臉上黃黃的。”
凡是作這種想法的人——如果他們愿意得到改正的話,——都必須使之領會那“在上者”的性質,并且使之放其他們那種輕易得來的對于莊嚴的權力的誹謗,因為對那兒一切人都應該懷著尊敬的遲疑。
于是立刻奔到她面前,
友情鏈接: